首页 > 币圈快讯 > 文章正文

Curve攻击事件背后——DeFi患上了「收益病」

第三财经网 2023-08-05 09:13 0

本周,Curve攻击事件闹的沸沸扬扬。编程语言层面的漏洞已不足成为焦点,创始人面临的巨量清算让市场人心惶惶,生怕出现DeFi的全面崩盘。尽管是一起相对独立的事件,但针对CRV的FUD映射出了长期困扰DeFi的病征。仔细挖掘,此次漏洞利用事件背后,是Curve持续面临的流动性困境、DeFi无法改善的收益率难题,以及Curve创始人为之展开的、维持长达数月的博弈。

「多空主战场」,梳理CRV时间线

实际上,针对CRV的FUD已经不是第一次。从去年底开始,CRV就成了多空力量对决的主战场。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,Curve以及它的创始人总是以各种「奇特」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。

2022年11月:「DeFi保卫战」

2022年11月底,「链上大空头」ponzishorter.eth(以下称ponzishorter)盯上了Curve,试图做空其代币CRV。不久前,同样遭到他攻击的MangoMarket损失了近1亿美元。所以此次应对CRV做空势力的对决,被DeFi老玩家们称为「DeFi保卫战」。

11月13日起,ponzishorter看准创始人「抵押套现」的利空好时机,决定立刻行动。随后将约4000万USDC存入Aave,借入大量CRV进行抛售,而这些被借出的CRV中,大部分都是Curve创始人MichaelEgorov为了借入稳定币而抵押的。

11月22日下午,ponzishorter决定发起总攻,从Aave中陆续借入8,000余万枚CRV进行抛售。散户们注意到了价格异动,团结起来轧空,Curve创始人Michael也往Aave补交2000万枚CRV以确保自己的仓位不被清算。随现货市场的购入和借贷池中的代币不断借出,CRV流动性骤减,价格也从0.4美元附近上涨至0.6美元附近。

大约晚上9点,CRV涨破0.63美元,ponzishorter开始面临清算。最终,其抵押的6,000余万美元仓位全部被强平,并在Aave平台留下约170万美元坏账。次日,Curve发布其Stablecoin「crvUSD」代码和白皮书,CRV价格从0.6美元飙升至0.74美元,「DeFi保卫战」以空头的彻底失败告终。

2023年5-6月:买豪宅、欺诈门以及「借贷套现」

5月28日,据AustralianFinancialReview报道,Curve创始人MichaelEgorov与其妻子AnnaEgorova花费4100万美元买下位于墨尔本的豪宅AvonCourt,一举创下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房产最高的成交纪录。此外,他们还被曝出在去年3月以18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座两层五居室意大利式豪宅。社区哗然。

Egorov位于墨尔本的豪宅AvonCourt

随后在6月初,ParaFi、FrameworkVentures和1kx三家知名VC又对Egorov提起诉讼,指控其涉嫌欺诈行为和盗用商业机密。三家VC声称Egorov欺骗他们将资金用于招募开发人员、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,但实际上却将这些资金用于获取Curve治理权。对此Egorov辩护团队回应指控是「取巧说词」。

ParaFi、FrameworkVentures和1kx针对Egorov的诉讼文件

月底,有人发现Egorov再度向Aave存入了约3800万枚CRV。由于价格的持续下跌,Egorov必须补交更多抵押品,以降低自己的清算风险。截止此时,Egorov已向Aave存入了价值约1.8亿美元的CRV,总计数量2.77亿枚,并借出6,423万枚USDT,借贷健康系数为1.68。

按照CoinGecko显示的8.5亿余枚流通供应量计算,Curve创始人掌握了CRV约三分之一的流通盘。Egorov的借贷行为因此被许多人解读为在市场流动性不足背景下的「套现行为」。但也有声音认为,这或许是一种「诱空」行为。

dForce创始人mindao认为Egorov的「抵押套现」是一种诱空行为

2023年7-8月:「二次保卫战」

据派盾监测,仅数小时时间,Curve就损失了约5200万美元。受事件影响,Curve的TVL也从32亿美元骤降至24亿美元,CRV价格也迅速跌破0.6美元。另据dexscreener信息显示,CRV在凌晨时分瞬时价格曾一度接近归零。很快,人们关注的重点就来到了Curve创始人身上。由于价格下跌,Egorov的链上CRV抵押借贷健康率开始下降,其本人也向Aave再次转入1600万枚CRV。

中午时分,比特大陆和Matrixport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:「在即将到来的RWA浪潮中,CRV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。我已抄底买入,不构成财务建议。」但Egorov的借贷健康情况似乎不容乐观,其在Fraxlend约1580万美元的贷款利率为105.%,并将在3天后达到10,000%。CRV随后下行跌破0.5美元,24小时跌幅20%。人们开始担心,DeFi是不是要亡了?

Egorov的借贷健康情况曾一度接近清算临界点

但事态很快发生了转机。晚间12点左右,黄立成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通过OTC从Curve创始人处收购375万枚CRV并质押锁定在Curve协议中。次日,孙宇晨的相关地址也向Egorov地址转入200万枚USDT,并获得500万枚CRV。坊间开始传闻:Curve创始人正以0.4美元均价进行CRV场外交易。

紧接着就是YearnFinance、StakeDAO等项目,以及DWF等一众机构和VC纷纷参与到CRV的救火行动中。据监测,Egorov当日累计出售5450万枚CRV,回笼约2180万美元的资金,其主要贷款头寸健康率均恢复至1.6以上水平。随后,CRV价格也回升至0.6美元左右,关于CRV的多空争夺战再次告一段落。

DeFi真正在发生什么?

不止一次刻意诱空,将协议和整个DeFi置于风险之下。我们不禁会问,Curve创始人究竟在想什么?不可否认,和其他创始人比起来,Egorov的确很有「个性」。但Curve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个例,现在,整个DeFi都患上了「收益病」。

再博弈一次

关于DeFi,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。这两者固然重要,但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去中心化金融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点,就是要能赚钱,尤其是要能让有钱的人赚钱。对于坐拥千万美金链上资产的鲸鱼和机构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让这些人赚钱,是DeFi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。

随随便便APY上百的「土狗」是不可靠的,DeFi需要至少能容纳百万资金量,并为LP提供可观、稳定收益的「大池」。比如过去的LUNA,它的金融引擎Anchor能为180亿美元的资金提供20%固定年化收益。LUNA暴雷后,老牌DeFi又「香了」。虽然APY没有20%那么高,却经受住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。然而遭受LUNA、3AC和FTX三连击后的加密市场并没有给这些老协议提供太多东山再起的机会,尤其是Curve。

作为DeFi稳定币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,没有人质疑Curve在生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。但就赚钱效益来说,Curve的确疲态尽显。同样拿稳定币基础收益来说,Curve与Aave上TVL前五名的流动性池在收益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,尤其在近期激烈的链上多空博弈催化下,Aave的基础收益更是远超Curve。而Curve大部分流动性池的主要收益,则还是来自CRV的排放。

Curve与AaveTVL前5名流动性池的收益率情况,数据来源:DeFiLlama

在与BlockBeats的访谈中,SmrtiLabs创始合伙人Bowen表示,在当前的DeFi领域,像Lybra和GMX这样能容纳一定资金规模,同时又有可观收益率的协议更受大户的青睐。Lybra提供的eUSD/USDC池,目前APR能达到11.3%,而在GMX上的稳定币池过去30天的平均收益率也能达到9.57%。都是稳定币,但对于大户来说,哪里更能赚钱便会去哪里,因此Curve便一直面临着流动性只减不增的问题。

LybraeUSD以及GMX各池收益率情况,数据来源:LybraFinance、DeFiLlama

基础收益低,币价表现又不好,怎么改善LP们的收益情况呢?Curve创始人的想法是在市场上搏一搏,让CRV的价格再高一些。

与其他老牌DeFi不同,Curve在这方面确实有一些独特「优势」。

首先,由于Curve的veToken贿选机制刺激,大部分CRV代币多处于锁仓状态,这使得CRV在流动性方面,比其他大市值DeFi代币要差很多。有时,在Aave上面借出CRV的成本甚至比在交易所直接购买还低,因为过低的流动性会使买方在购买过程产生较大的溢价。

另外,上文提到,Curve创始人掌握着CRV流通总量的三分之一,这为一个想要控制币价的团队提供了很多操作的可能,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假借「惜卖」来进行诱空行为。

从结果上看,这种方式在去年底的「DeFi保卫战」中运用效果非常不错,不仅抬升了币价,还让Curve再次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,为即将推出的crvUSD做了一波PR。而在这次CRV多空对决中,Curve创始人似乎输的很惨,不仅币价没能回到先前水平,自己还被迫变卖了不少CRV持仓。
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Evgorov还是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,用Bowen的话说,就是「绑架大家一起来帮CRV抬轿子」。现在Evgorov的CRV持有量占总流通量比例下降至20%左右,但CRV又获得了一批极具实力的支持者,包括吴忌寒、杜均、孙宇晨等头部玩家,以及DWF等一众「机构朋友」。

现在,大家都有了共同的利益,Curve和CRV又未来可期了。这样看,Egorov这一搏也不算太差。

收益困境:大户在DeFi赚不到钱了

LUNA暴雷后,流动性问题就开始在整个加密市场蔓延开来。随后倒下的三箭资本(3AC),就是因市场活动减少而无法产生目标收益,导致大型客户撤资,并最终崩盘。据部分3AC前内部员工向BlockBeats透露,到公司运作后期,团队所管理的大规模资产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产生预期收益的场景。年末的FTX暴雷,更让市场雪上加霜。

自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,流动性紧缩就一直在侵蚀全球的各类市场,被定义为风险资产的加密货币尤为明显。尽管几场暴雷下来,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公开透明和抗风险系数津津乐道,但这并不能阻止紧缩匕首慢慢插入DeFi的心脏。

美国一年、两年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情况,数据来源:FRED

截至目前,美国一年期、两年期以及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分别为5.37%、4.88%和3.97%。抛开收益率曲线不谈,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国债,收益率自2021年底便开始稳步上升。相较Curve、Aave等主流DeFi协议,即便是十年期国债目前的收益率也明显高出其平均收益率。

与之相对的,是DeFi逐步下滑的收益水平。据DeFiLlama数据显示,DeFi收益中值已从去年初的6%降至今年7月的2%,对于大户而言,这几乎已是无利可图。「为什么还要冒着两三倍的风险乘数在DeFi里拿3%的收益,当你在美国国债里就可以拿5%的收益呢?」Bowen这样向BlockBeats解释道。

DeFi收益率中值变化,数据来源:DeFiLlama

对于资金体量大的客户,现在的DeFi早已不如从前。过去别说一年,光是一天就能有3%的收益。因此在流动性紧缩以及监管阴影的双重笼罩下,仍将资金留在DeFi里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Bowen认为,现在仍然留在DeFi市场里的资金,大部分或许是不方便甚至无法「上岸」的资金。「其他的钱,能跑的早就跑了」。

既然走不了,那就需要在内部解决问题。除了PoS质押奖励和协议代币排放外,还有什么可以为大户们提供稳定、可观收益的方式呢?

首先想到的是RealYield。本质上,RealYield就是指协议根据其实际收入,以ETH等生态原生Token或USDC等稳定币计价,向用户支付收益,消除代币排放带来的通胀和收益不稳定的情况。去年底开始火热的GMX就是这一叙事的龙头代表。

据Nansen数据显示,2022年8月底,GMX的交易数量一度超过Uniswap,成为Arbitrum网络单周交易数量最多的协议。在GMX的白皮书中团队明确提到,GLP代币持有者(即LP)除了获取GMX代币奖励之外,还获得以ETH计价的平台费用收益。在GMX代币价格在9月大幅上涨至56美元后,RealYield叙事也成了拯救DeFi的新希望。

但实际上,在熊市期间,这种依靠所谓「协议实际收入」产生的收益并不可靠。很快大家就发现,除了Uniswap、GMX这类有大引力、能容纳大资金量的协议外,大部分DeFi协议并不能在熊市期间创造收益。在与BlockBeats的访谈中,1inch联合创始人AntonBukov透露,如果没有DeFi聚合器产品,大部分DEX根本无法在熊市期间存活,因为这些DEX并没有流动性可言。

相关阅读:《专访1inch:Uniswap垄断阴影下,如何在DEX领域创新?》

经历年初短暂的「春季躁动」后,市场在今年4月进入深熊。除了「撸毛工作室」的批量操作外,链上行为已经到了屈指可数的程度,RealYield叙事也很快死去。不过令人意外的是,6月以来Compound、MakerDAO这两个老牌DeFi的代币开始上涨,并创造出年内新高。

MKR与COMP代币价格变动,数据来源:CoinGecko

市场为上涨作出的解释是:RWA。

在加密市场,RealWorldAsset这个概念过去几年被反复炒作,这次又被用在了DeFi领域。既然没有办法在链上产生足够的收益,能否将现实世界的收益带入DeFi呢?此前,MakerDAO创始人在TornadoCash风波后发表的《Endgame》提案文章,就曾引起一轮关于RWA的讨论。

现在市场又有传闻,MakerDAO通过用国库资金购买美国国债,收入在过去几月显著提升。而Compound创始人也在6月底宣布了自己创立的新公司Superstate,专门负责将债券等资产带到链上,为潜在客户提供比肩现实世界的收益。消息公布后,COMP代币价格24小时上涨幅度超23%。

关于Compound创始人新公司Superstate的报道

香港合规浪潮下,RWA的热度来到了新的高点。香港6月以来的Web3线下活动,绝大多数都与RWA有关。人们不仅希望通过这一叙事获得更好的链上收益,还希望依靠它吸引更多的传统资金进场,创造新一轮加密周期的风口。

但就目前来看RWA或许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DeFi的「收益病」。因为资产管理模式尚未成熟,当前的RWA基本限于对国债,尤其对美国国债的敞口。这一方面降低了DeFi的抗监管能力,另一方面,也意味着一旦美联储反转,依靠美债的RWA协议将再次失灵,进入收益下降的不可逆趋势。而在许多人看来,美联储距离反转已经不远了。

相关阅读:《MakerDao的隐忧,不仅仅是RWA的敞口》

不管是Staking、veToken等代币经济学,还是RealYield、RWA等叙事风口,都反映出DeFi在「收益病」面前的痛苦挣扎。当前DeFi领域的创新,似乎皆是治标不治本。或许想要治好这一病症,只剩「等待牛市」这一味药方了。